市数据资源管理局2023年工作总结和2024年工作谋划

发布时间:2024-02-23 11:16信息来源:市数据资源管理局文字大小:[    ] 背景色:       

今年以来,市数据资源管理局深入贯彻市委、市政府各项决策部署,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和省数据资源局重点工作安排,围绕政务服务和数据资源管理职责,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加快数字淮南建设。根据工作安排,现将市数据资源管理局2023年工作总结及2024年工作谋划报告如下:

一、2023年工作开展情况

(一)做好政务服务,推动营商环境不断优化

一是政务服务体系更加完善。市县乡村四级政务服务体系不断完善,1571项行政许可事项纳入国务院行政许可系统清单化管理,完成10部门3832项“全省一单”事项认领编制及要素规范。在全省率先推行基层事项“全市一单”,1.3万个乡镇(街道)事项、7.2万个村(社区)事项实现同一事项、同一层级、同一标准办理。完成47家市直部门首席代表任命和2045项事项授权,选聘19名政务服务监督员。2023年我市3个先进集体、6名先进工作者获省数据资源局、省人社厅联合表彰,22个集体、50名个人服务典型,获市政府表彰。

二是线上线下联动更加顺畅。设立“为企服务淮南站”,为企业开展申报前辅导283余次,跟踪推进59项资委会项目办理;深化“办不成事”反映窗口建设,共受理诉求117件次,咨询1213件次,处理率100%;推进“政银合作”,在76台银行智能柜员机上实现8大类38项政务服务事项“随时办、就近办”。大力提升“皖事通办”服务能力,主题地图上线公安,卫健、文旅等场所4774个、热点服务659个;制发各类电子证照211种、2319份;累计上线服务361个,累计注册个人用户218万个、法人用户115370个。

三是企业群众办事更加方便。在全省率先开展行政办事员改革试点,实现市县两级187名综窗行政办事员“持证”上岗,全年各类综窗办件12万次。持续开展“一件事”改革,累计上线高频“一件事”服务296个。基层中心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全市各县区262项高频事项下沉至乡镇(街道)中心,实现就近办理。建成“惠企通”平台,大幅缩减企业政策兑现周期,实现“免申即享”,今年以来已完成政策兑现191条,兑付资金1.39亿元,惠及企业925家。

(二)聚焦数据赋能,筑牢数字淮南发展根基

一是构建城市数字底座。扩容政务云存算资源,为全市40家部门,60信息系统实现云端部署,大幅节省财政经费;电子政务外网实现市县乡村四级全覆盖,完成市统计等7个部门非涉密专网向政务外网整合。建设“城市大脑”,汇聚全市64个部门,8819项数据资源目录,48.18亿条数据,为20余家单位提供64类数据接口服务,累计调用1054万余次。整合全市20000余路视频资源、上架55种视频算法,为数十家部门提供视频共享和AI支撑。汇聚全市二维、三维地图,开发25类地图服务,为公安情指行平台、城市生命线平台、天地图平台等提供地图服务。搭建城市运行综合管理平台,汇聚12345市长热线、e治理、智慧城管各类城市事件217.3万件,推动实现社会治理“一网统管”。

二是筑牢网络安全屏障。依托市级电子政务外网安全监测平台,实现每日实时监测、及时预警、快速处置,截至2023年10月已实现网络安全有效预警及处置5万余起,未曾发生重大网络安全事故。出台《政务数据分类分级规范》《政务数据脱敏规范》《政务数据安全监控管理规范》三个,参与省级标准规范制定1个,牵头市级标准规范制定1个。2023年9月市数据资源局荣获年度全省数据资源系统攻防演练比赛三等奖。

三是助力数字经济发展。全市获评12家省级大数据企业,总量达23,位居全省第七。《淮南市以场景应用为基础的数据要素市场建设模式改革实施方案》作为安徽省唯二数据要素市场领域改革方案入选2023年度国家全面创新改革工作试点。启动“数字淮南”建设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年)编制工作,牵头组建成立数字淮南有限责任公司,统筹推进数字淮南建设。推动北京火山引擎科技有限公司与市政府合作协议正式签约,根据协议约定的“1+4”合作架构,推动大模型数据标注产业基地、农文旅融合与数字创意产业基地、政产教融合产业基地、算力中心等项目落地建设。

(三)加强党建引领,赋能中心工作提质增效

一是全面落实主体责任。认真履行主体责任和“一岗双责”,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党组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中央八项规定和省、市有关规定精神。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二十大精神印发《关于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实施方案》,将党的二十大精神纳入局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三会一课学习重要内容,着重在全面学习、全面把握、全面落实上下功夫。

二是持续加强理论学习。组织全局党员干部开展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集中培训班举办“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全市数据资源和政务服务系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主题演讲比赛,努力营造浓厚的学习理论交流氛围。严格落实“三会一课”、主题党日、民主评议等党内政治生活制度。截至目前,共组织召开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会议17次,机关学习例会38次,各党支部共召开支委会17次、党员大会38次、党小组会议85次,党课18次,集中学习38次,开展主题党日活动38次。

三是深入开展主题教育。坚持把开展好主题教育作为当前首要政治任务,第一时间召开主题教育动员部署会,制定印发主题教育实施方案通过“三会一课”、举办读书班、专题研讨、领导班子讲专题党课、红色寻访等形式,认真组织全体党员干部深入学习必读书目,制定《调查研究工作方案》,深入一线、深入基层、深入企业开展调研,对调研走访发现的问题,切实整改到位。截至目前,开展主题教育集中学习20次,研讨交流7场次,班子成员讲专题党课6场次,举办读书班1期,参观红色教育基地1次。

二、存在不足

(一)政务服务管理方面。政务服务体系建设需进一步提升,为企服务质效需要进一步完善,政务服务指南精准度、规范性方面还需要进一步加强。“互联网+政务服务”、“一网一门一次”、“最多跑一次”等各项改革举措需要进一步深入,部分部门在实际审批办理过程中,存在实际办件没有推动到安徽政务服务网情况,未实现“网上办”,通过网办测试发现,市直和县区直部门应对、响应比例低。

(二)数据资源管理方面。一是数据归集质量还有待加强,很多部门使用的上级业务系统,系统管理权限和数据库不在本地,或受法律法规保护无法共享数据,如公安、税务、统计、医保等数据。二是数据应用深度不足,各部门申报的项目缺乏分析、决策的功能,对数据共享和使用的需求不高,距离塑造“用数据说话、用数据决策、用数据管理”的治理新机制还存在差距。

三、2024年重点工作

1、打响“助企服务淮南品牌”。借鉴江浙沪先进地区做法,优化“为企服务淮南站”功能。建立申报前辅导、并联审批、审批跟踪、上门办等十二项服务机制,围绕企业全生命周期进行服务。

2.巩固提升政务服务体系。坚持以构筑市县乡村四级“金字塔”式政务服务体系为目标,重点围绕高频事项进驻、综窗改革,全力提升政务服务体系化服务能力。深化综合窗口改革,推进线上线下、数据系统、多点多端融合,推进“零纸质材料”改革。深化“业务能力提升年”活动,持续抓好监督管理,提升窗口人员服务能力。

3.持续推进“一网通办”应用场景。推动“皖事通”“皖企通”“皖政通”三端能力提升,加快推广“安徽码”应用。持续推进50件“一件事一次办”事项逐步上线,推进电子证照与纸质证照同步、实时制发,实现出生医学证明、户口簿、身份证等常用证照电子化应用。深入推进惠企政策“免申即享”改革,不断扩大“免申既享”政策范围和受惠企业覆盖面。

4.加强信息基础能力建设。完成市级电子政务外网升级改造、推进中移动IDC信创云建设、启动一体化数据基础平台淮南市子节点建设,构建支撑全市政务信息化项目全流程管理、政务一朵云体系、应用轻量化开发的基础平台,缩短应用开发周期。实现“城市大脑”与一体化平台互联互通,与全市各业务系统深度融合,赋能更多应用场景。

5.深化数据融合共享和开放应用。做好2024年度全市政务信息化项目建设的管理工作,进一步推进政务信息化项目集约节约建设。根据国家全面创新试点要求,紧扣创新数据要素交易流通模式,推进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任务,配套出台《淮南市政务数据授权运营管理办法》,确保按照时间节点,取得可复制、可推广的改革成效。开展数据工程建设,持续做好数据治理和数据标准等相关工作,建立基层首席数据官队伍,培育一支“既懂业务、又懂数据”的数字化干部队伍。

6.推动场景应用成效大幅提升。持续推动《“数字淮南”三年行动计划》方案编制和实施工作,引领部门开展信息化项目建设规划。开展场景创新工程建设,整合跨部门共性需求,统筹建设跨层级共性需求的场景。在基层治理、便企利民、社保生育、健康医疗、退休养老等涉企和个人高频领域,推出具有地方特色的场景应用,力争在部分领域形成具有淮南特色、全省领先的场景应用。

7.加强大数据产业培育。持续做好市级大数据企业认定和省级大数据产业培育工作,计划2024年培育省级大数据企业10个以上,省级大数据产业园1个。充分发挥我市在能源、存储等方面的优势,依托高新区大数据战新基地,下大力气招商引资,建立健全大数据产业链。

 

 

    正在更新中...
为进一步了解掌握社会公众对政策执行效果的反馈与评价,请您对该政策的制定及执行提出宝贵的意见或建议。我们将及时收集并分析,共同助力政策不断完善。
  • 姓  名:

  • 联系方式:

  • *内  容:

  • *验 证 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