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风行风热线】市数据资源管理局2025年6月10日上线政风行风热线

发布时间:2025-06-11 10:43信息来源:市数据资源管理局文字大小:[    ] 背景色:       

访谈主题:政务服务和数据资源工作开展情况

访谈时间:2025610

访谈嘉宾:

市数据资源管理局        党组成员局长   陈彦飞

市数据资源管理局电子政务与应用科  科长   陈芳文

市市场局企业登记注册局                 局长   李健国 

市医保局医保中心医务管理科            科长     

访谈地点:淮南人民广播电台

主持人:淮南人民广播电台

   

 

局长:主持人好,各位听众朋友们好!很高兴有这个机会,通过政风行风热线栏目与收音机前的听众朋友互动,介绍我们数据资源局相关工作开展情况。同时,也欢迎广大听众朋友,通过政风行风热线渠道,对我们政务服务和数据资源工作提出意见建议,便于我们更好的改进工作、提升服务质效

 

主持人:先请陈局长,就我们淮南市高效办成一件事改革的成效,给听众朋友们做个情况介绍。

局长:好的,给大家简要介绍一下我高效办成一件事的成效。

高效办成一件事是党中央、国务院推动政务服务改革的重大决策,是提升行政效能、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要抓手。淮南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顶格推进,出台《进一步优化政务服务提升行政效能推动高效办成一件事工作方案》,通过建机制、抓集成、搭平台、重创新,全力推动政务服务流程优化、模式创新、体系完善,努力让百姓少跑腿、数据多跑路。

2024年,我市积极争取开办运输企业一件事"国家级试点,企业信息变更和开办机动车修理店2个省级试点,以及17一件事复制推广任务,并自主创新4个市级一件事【市场监管六个一服务驿站一件事、二手房转移登记与水电气联动过户一件事、社保开户一件事、社保费退费一件事】。目前,所有事项已全部落地实施,市级平台累计办理一件事"2.3万件,一件事平均跑动次数减少93%,办理时限压缩72%,提交材料减少68%。开办运输企业一件事经验做法入选国办政务办《高效办成一件事重点事项典型经验做法》、国家发改委《全国优化营商环境情况交流》,并在全省复制推广,获评中国第七届政务服务博览会高效办成一件事业务创新典型案例单位

2025年,完成住房公积金个人住房贷款购房省级试点任务以及11一件事复制推广任务。联合重点事项对应地市牵头单位,逐项研究在我市率先实施的可行性。经商议确定由市中院、市交通运输局、市工信局、市水利局分别揭榜挂帅法院执行联动、国内水路运输、制造业创新产品培育认定、智慧砂管4一件事,向省局报送争取试点清单、同步向对口厅局积极汇报,争取试点。 424日,成功揭榜法院执行联动、国内水路运输许可2一件事,现已组织两个一件事涉及单位共同会商试点方案、实施路径推进会2次。目前法院执行联动一件事已完成工作专班和工作方案起草初稿,国内水路运输一件事正在起草工作方案。

 

主持人:局长,刚才在介绍中提到,高效办成一件事取得了一定成效,能详细介绍下高效办成一件事具体推进举措。

局长:好的主持人,现介绍一下高效办成一件事具体推进举措。

(一)建机制,完善高效办成一件事工作体系

一是坚持顶格推进。把深化高效办成一件事改革作为市长工程,建立由各级政府主要负责同志领衔的工作机制,协调解决工作推进中的重大问题,推动各项改革任务落地落实。

二是坚持专班运作。按照一事一策一事一班要求,成立工作专班,完善重点事项清单管理机制。牵头部门与配合部门、县区园区开展常态化会商研判,深入分析难点堵点,去年以来,召开联席会议70余次,解决系统对接、开发优化等方面问题100余个。

三是坚持监督推动。坚持制度建设与监督督促并重,建立市纪委监委、市督查考核办、市营商办、市数据资源管理局、市政务服务热线办等定期沟通会商、问题线索转办移送等联动协作机制,以监督规范工作、提升效能。

(二)抓集成,夯实高效办成一件事服务底座

一是推进线下办事只进一门。在市县两级政务服务中心设置66一件事服务点,统筹做好咨询帮办、受理、跟踪及结果反馈,实现企业和群众随时随地可办。依托综合服务窗口、办不成事反映窗口,专人专窗提供兜底性服务。设立企业服务专区,开发淮南市企业e集成服务平台,相关做法在全省复制推广【聚焦企业生产经营的痛点、政策落地的堵点、办事创业的难点,打造全链条增值化企业服务专区,推进集成办、暖心办、便捷办、高效办、满意办政务服务模式,为企业提供一件事一次办、一类事一站办服务。截至目前,共办理各类事项3000余件,为290余家企业提供预审、帮代办和并联审批服务】

二是推进线上办事一网通办。线上开设高效办成一件事专区,推动各类政务服务事项和应用应接尽接、应上尽上。已累计对接35个业务部门、104个业务系统,对接市县乡村四级政务服务事项8100余项。持续拓展政务云网支撑能力,完成基于国产化环境的信创云建设,实现了全市近50家部门约100个信息系统云端部署及迁移。新建政务外网专线近600条、开通VPN账号近2000个,完成环保、财政、文旅、林业、人防、市场监管等多家部门业务专网的整合,实现政务外网市县乡村四级全覆盖。

三是推进企业和群众诉求一线应答。落实专人专岗制度,严格落实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及皖事通”APP安徽政务服务网等政务服务平台诉求响应制度,建立问题台账,明确反馈时限,实施动态管理,确保群众咨询即时解答、诉求精准分办、问题高效处置。2024 年,淮南市12345 热线共分派工单406条,工单按期办结率100%;三方转接来电2500余通,接通率99.99%,群众满意度97.36%

(三)建平台,强化高效办成一件事数字赋能

一是建好用好城市大脑平台。根据高效办成一件事数据需求,整合多部门业务系统数据,2024年新接入数据总量达4.15亿条【累计汇聚了64个部门、46亿条数据,部门间交换共享数据量近900万条】,大幅缩短政务事项办理周期。

二是建好用好一体化数据基础平台。完成与省平台的级联对接,为高效办成一件事改革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为有效解决信息化项目单打独斗的问题,我市实行信息化项目市级统筹,加强政务信息化项目建设管理,推动部门业务系统与省政务服务业务中枢系统对接,避免每个一件事都建设一个系统。2024年度列入计划的项目数量减少47%,建设资金减少46%项目开发时间平均节约60%以上。

三是建好用好政务服务平台。将全市签发、汇聚的615万份电子证照关联全部6.04 万个服务事项申报材料,授权共享,为一件事运行提供基础支撑。在三大平台的支撑下,一件事办理周期大幅缩短、效率明显提升【比如,通过共享婚姻、住房等数据,我市将公积金个人住房贷款申请表由3份精简至1份,商品房公积金贷款申报材料由21份减少至8份,存量房公积金贷款申报材料由24份减少至11份,办理时限由21个工作日压缩至12个工作日,申请人由最少跑四次变为最多跑一次。水电气网联合报装一件事改革开展以来,报装服务办理环节由5个缩减至1个,时间由改革前的至少30个工作日缩短至最快1.5个工作日,跑动次数由原先最多9次缩减至零跑动,申请表数量由5个压缩为1个,递交材料从34份缩减至1份,用户通过安徽政务服务网、皖企通均可实现办理报装业务场景全覆盖,服务流程不收取任何费用。

(四)重创新,提升高效办成一件事服务效能

一是创新走流程机制。为更好了解制度流程中的难点堵点,创新开展局长换位走流程、窗口领导坐班等活动,通过局长亲自体验办事流程,更直观地了解企业和群众在办理业务时遇到的实际问题,持续优化和改进服务流程。去年以来,市直部门负责同志结合亲自体验办事流程,收集意见建议60余条,提出意见建议40余条,并在工作中转化提升。

二是组建基层信息员。高效办成一件事最终话语权在企业群众。我们结合基层网格员、企业联络员、项目帮办员等,探索建立了基层信息员制度,一方面通过信息员了解企业群众办事的体验和不足;另一方面能够及时掌握最新诉求,为不断拓展高效办成一件事应用场景提供参考。

三是优化三免贴心服务。14个部门210个服务事项申请材料实现免提交,市县乡村98.28%的政务服务事项、176项长三角一网通办服务应用、213跨省通办服务实现免跑动;累计发布免申即享政策服务602项、即申即享政策服务169项,兑付财政资金3.53亿元,1402家企业(5599次)兑付奖补资金实现免申请

   

主持人:听了局长的介绍,我们能够切实体会到市数据资源局近年来,在高效办成一件事方面做了很多工作,也让更多企业和老百姓获得了便利。请您为我们介绍下一步的工作打算。

局长:接下来,市数据资源局将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和上级部署要求,认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结合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内容,从企业和群众视角出发,把高效办成一件事作为优化政务服务、提升行政效能的重要抓手,注重改革引领和数字赋能双轮驱动,统筹发展和安全,推动线上线下融合发展,我们将在改革实践中不断完善手法、步法、打法,持续提升政府治理能力和水平,推动高效办成一件事高效办成每件事转变。

一是坚持市长工程抓推进。把高效办成一件事改革作为市长工程,强化一把手抓、抓一把手,以顶格聚焦、顶格推动、顶格部署的打法破题破局。二是坚持诉求导向抓改革。站在企业群众的视角想问题、办事情,分领域拉出问题清单,从制度设计开始就聚焦企业群众诉求,以老百姓的认可度、满意度、赞同度作为评价依据,让政府干的事精准对接群众盼的事,把政府干的事干成群众满意的事三是坚持上下贯通抓服务。以打造市县乡村上下贯通的政务服务体系为抓手,持续延长服务半径、优化服务方式,不断提升为企为民服务能力和水平。加强政务服务场所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建设,推进市县乡村政务服务场所视频监控全覆盖,让服务看得见、管得住;在园区、基层设立高频事项服务网点,推动政务服务就近办、家门口办,让企业群众少跑路、跑短路、不跑路。四是坚持聚焦中心抓提升。把高效办成一件事同转型发展具体任务紧密结合,对标沪苏浙,制定创优营商环境对标提升举措,实施制造业培优促强扶大工程、招商引资突破行动、扩大有效投资专项行动、金融服务发展效能提升行动等,以高质高效的政务服务为转型发展赋能。五是坚持协同联动抓治理。把高效办成一件事与创新社会治理相结合,完善高效办成一件事重点事项清单管理机制和常态化推进机制,强化高效办成一件事意见征集和工作评估,结合12345政务服务热线和走访联系企业,常态化梳理具体诉求,推进闭环办理,真正让高效办成一件事可感可及。重点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推进认知升维与系统重塑相结合。坚持自上而下自下而上相结合,提高培训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着力破解思想认不上、思维跟不上等问题,真正让高效办成一件事成为各级政府和工作人员的理念、追求、素养、习惯。针对改革过程中存在的部门沟通协调不畅、职责边界不明晰等问题,突出整体再造,强化系统重塑,在重点政务服务职能部门探索推进跨部门、跨科室的职能重塑,凝聚工作合力【学习浙江等地工作经验,探索设立跨部门联合审批官,在工程审批、企业开办等领域试点一人统管多部门"模式,实现关联事项统一受理、集中办理】。按照一事项一标准、一流程一规范要求,对各类一件事进行系统梳理,将一件事涉及的多个政务服务事项的申请材料和表单,通过归并、数据共享等方式进行精简、优化,实现多表合一、一表申请一套材料、一次提交”。

二)推进供给与需求相匹配。统筹企业和群众需求侧与政务服务供给侧的有机结合和精准适配,推动政务服务从政府供给导向向企业和群众需求导向转变。在供给侧,强化政务服务制度供给,破解集成办、承诺办、跨域办、免申办等创新服务模式的制度障碍;以应用场景为驱动,以技术赋能为引擎,加快推进跨地区、跨部门、跨层级的系统互联互通和数据共享,为打造泛在可及、智慧便捷、公平普惠的数字化政务服务体系提供基础公共支撑。在需求侧,围绕企业和群众办事的问、查、办、诉、评全环节全流程,办理前、办理中、办理后全周期,打造定制化、套餐式、模块化的服务场景,着力提供精准化、个性化的优质衍生服务,持续推动服务流程优化和用户体验提升,让高效办成一件事功能更强、体验更佳、口碑更好、品牌更响。

(三)推进线上与线下相融合。充分发挥线上线下互相支撑作用,让线上成为线下的延伸,线下成为线上的兜底,实现办事方式多元化、办事流程最优化、办事材料最简化、办事成本最小化,让便民利企更加可感可及。线上端打造从事项查询到办理申请再到结果反馈的全流程数字赋能体系,积极借助人工智能、大模型等新技术,开发智能预填、智能预审等服务功能,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预测服务,变人工审批为自动审批、免申免批。增设用户反馈机制,接入好差评系统,定期对系统进行优化升级,确保线上办事平台既能用又好用,广大群众既想用又会用。线下端,统筹政务服务资源配置,将群众办理频次较多的劳动就业、社会保险、医疗卫生、养老服务、社会服务等领域一件事以委托受理、授权办理、帮办代办等方式下沉至镇(街道)便民服务中心办理,将涉企高频事项更多委托园区办理。学习借鉴广东等地经验,利用银行网点等资源,拓宽政务服务渠道,推动企业和群众就近办、家门口办。加强对各级政务服务场所精细化管理,优化整合综合窗口,做优做强企业服务专区等专业窗口,拓展增值服务内容,切实提升服务水平【把高效办成一件事工作与帮代办工作相结合,为有需要的老年人,残疾人等特殊群体提供陪同办、代理办、优先办、上门办等帮办代办服务】。

(四)推进探索创新与系统集成相协调。加强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战略性布局、整体性推进,不断增强改革工作的整体性、系统性、协同性、针对性和实效性。一是深刻理解、准确把握运用工业互联网思维改造优化政府工作流程的内在逻辑,不断推动政务服务流程优化、模式创新、体系完善,积极争取全省试点示范,努力为全省改革大局多出点子、多作贡献。二是强化统筹意识、集成意识、节约意识,继续加强政务信息化项目市级统筹,推动统一发布、统一管理、统一运行。三是从思路理念、程序流程、方式方法等方面,持续向先进发达地区对标学习,紧抓重点领域、重点事项,集中精力、靶向发力,真正以重点突破带动改革整体提升。

 

    正在更新中...
为进一步了解掌握社会公众对政策执行效果的反馈与评价,请您对该政策的制定及执行提出宝贵的意见或建议。我们将及时收集并分析,共同助力政策不断完善。
  • 姓  名:

  • 联系方式:

  • *内  容:

  • *验 证 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