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市十七届人大五次会议第20250117050108号代表建议的答复函
任娜娜 代表:
您在市十七届人大五次会议期间提出的关于进一步加大数字政府建设力度的建议经认真研究办理,现答复如下:
一、强化学习培训,着力提升专业能力水平。围绕数据资源、政务服务方面核心工作开展常态化培训。在数据资源方面,通过定期组织参加数据大讲堂、专题在线培训等形式,提升工作人员数字化素养,2025年以来,共组织培训11场次,覆盖人数300余人。在政务服务方面,围绕“高效办成一件事、报表通、全省通办、免申即享”等重点工作常态化开展业务培训。据不完全统计,累计培训50余次,涉及参会人员1500余人次。
二、树牢宗旨意识,着力提升基层服务能力。一是注重顶层设计。提请市政府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政务基层政务服务工作的实施意见》,从市级层面明确基层政务服务体系建设任务要求,将推进政务服务体系建设纳入县区年度目标绩效考核,有效强化工作推进力。制定《窗口首席代表制度》,做好首席代表任命和进驻政务服务事项授权,市数据资源局分组赴基层开展“四不两直”调研,发现问题及时处理,进一步巩固提升“只进一扇门”改革成效,实现政务服务事项“应进尽进”。二是注重狠抓落实。围绕推进政务服务运行标准化、服务供给规范化、企业和群众办事便利化,指导推进县区将部分高频热点事项下沉至乡镇(街道)、村(社区)便民服务中心(站)就近办理。同时,推进不动产登记下沉至田家庵区、潘集区政务服务中心就近办理。三是注重措施创优。依托市县12个政务服务大厅自助设备、“政银+政邮”设立的270个网点的282台银行智柜机及“惠民保”设备,实现46项自助政务服务实现在群众身边办,目前已提供服务29.9万次。积极推进“跨域办”,实现17个部门,174项市县两级“跨层级”互办。
三、坚持服务大局,着力提升政务服务质效。一是强化规划引领。印发《淮南大数据产业基地新三年发展规划(2023-2025年)》、《“数字淮南”建设三年行动方案(2024-2026年)》等规划文件,制定省级大数据企业奖补政策,编制产业链图谱和产业招商地图,谋划推动算力集群建设。二是强化产业体系构建。以大数据战新基地为抓手,着力构建“4+3”产业体系(重点发展5G通信、大数据、电子元器件、新型显示等领域,积极培育工业互联网、智能终端、空天信息等领域),持续推动大数据产业集聚创新发展。三是强化工作创新。主动承接7个国家数据要素综合试验区试点任务,积极推动医疗、金融等行业数据要素市场化。截至目前,淮南市共获批2个省级大数据产业园,数量排名全省第二,获批34家省级大数据企业,数量排名全省第四。 三是强化数据赋能。发挥淮南市各行业优质的基础数据资源优势,积极搭建数据整合共享平台,汇聚数据57.7亿条,为26家部门提供1134个资源需求。在民政服务领域,为“高效办成一件事”提供了有力支撑,通过数据共享,“一件事”进一步精简材料,平均跑动次数减少93%,办理时限压缩72%,提交材料减少68%。在营商环境领域,惠企政策“免申即享”、通过信用数据与市场主精准关联,将原本政策兑现的“申请、受理、审核、提交收款材料、核拨、拨付”6大流程优化为“数据比对、前置审核、企业确认、资金拨付”4个环节,平台上线后企业从点击申报到资金到位最短用时18分钟,平均用时3至5个工作日,大幅缩减企业等待时间,提高了财政资金使用效率。
办复类别: B 类
联系电话: 5368518
联系人: 陈芳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