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南市数据资源管理局2019年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年度报告
淮南市数据资源管理局2019年
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年度报告
本报告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国务院令第711号)、《国务院办公厅政府信息与政务公开办公室关于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年度报告有关事项的通知》(国办公开办函〔2019〕60号)及《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做好2019年度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年度报告及统计数据报送有关工作的通知》(皖政务办秘〔2019〕43号)要求,结合我单位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有关统计数据撰写。报告主要包括:总体情况、主动公开政府信息情况、收到和处理政府信息公开申请情况、因政府信息公开被申请行政复议和提起行政诉讼情况、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存在主要问题及改进情况和其他需要报告事项。本报告中使用数据统计期限为2019年1月1日至12月31日。报告的电子版可在淮南市数据资源管理局门户网站政务公开“政府信息公开年报”栏目下载。如对本报告有任何疑问,请与市数据资源管理局办公室联系(地址:安徽省淮南市山南新区和风大街88号政务中心G座,电话0554-5368368,邮编:232001)。
一、总体情况
2019年以来,我局认真贯彻落实新修订的《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坚持 "以公开为常态、不公开为例外",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聚焦政策解读、回应关切、重大决策预公开等关键环节,公开质量和效果得到显著提升。全年局网站独立用户访问总量约9815个,网站总访问量189587次。
(一)主动公开。我局紧紧围绕《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和国办发〔2019〕14号文件,坚持公开农业领域发展和群众关切,坚持以公开促规范、以公开促服务,不断深化公开内容。
全面推进“五公开”。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8件。及时更新了机构改革后新的机构领导和机构设置。重大决策或政策文件制定前广泛征求社会各界的意见,例如《淮南市推进“慧办事、慧审批、慧监管”打造智慧政务新模式实施方案》等在政策制定前充分询问其他相关单位意见,并在门户网站及时发布征求意见稿全文和所收到的反馈意见。此外,全年公开我局决策部署落实情况7条,将部门预决算、“三公”经费、部门项目、专项资金管理制度和使用情况、招标采购信息等信息及时在栏目公开。
深入解读政策。以“互联网+政务服务”为主题,重点围绕群众关心关注的减证便民、“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次”、智慧政务等进行政策解读。进一步丰富解读形式,综合运用文字解读、图片解读、音视频解读等形式,着力提升解读的生动性、可读性,让人民群众“听得懂”、“信得过”。同时,积极转发国家、省政务公开政务服务重要政策文件解读,全年主动公开解读稿件总数20条,其中解读材料数量12条、解读产品数量2条,媒体评论文章数量6条。
加强新闻发布。2019年9月,局领导班子参加“‘壮丽70年 奋斗新时代’——淮南市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专题新闻发布会。同时,局主要和分管负责同志分别带领部分窗口代表及相关科室负责人,多次走进淮南市广播电视台“政风行风热线”节目,就群众关心的政务服务和窗口相关问题与市民朋友进行现场交流。
加强服务公开。2019年全年,实体大厅办理各类政务服务事项84多万件,同比增加40%;网上大厅办件近85万件;市长热线共办理群众来电20.6万件,同比增加21%。
深化重点领域公开。开设重点领域公开专题专栏重点对我市数据资源管理和政务服务工作进行公开,公开重点领域信息8条,对我市深化“互联网+政务服务”改革和深入推进“一网、一门、一次”改革,着力打造“慧办事、慧审批、慧监管”的淮南智慧政务新模式相关信息进行公开。在安徽政务网淮南分厅对主题服务、个人“全生命周期”的办事服务事项进行公开。
(二)政府信息管理。加强信息源头管理,在信息发布前做好互联网信息发布审核程序,杜绝涉敏涉密信息上网发布,不断做优公开信息存量,扩大信息发布增量,全年累计发布各类信息414条,其中概况类信息5条,政务动态类信息152条,信息公开目录信息257条。
(三)依申请公开情况。由局政策法规科具体负责依申请公开工作。2019年,未收到依申请公开件。
(四)监督保障。以政务公开第三方测评反馈问题及整改培训会要求,坚持新老问题一起解决,以新标准、新要求,更加规范、细致的做好整改工作,推动农业系统网站监督阳光透明运行。
(五)贯彻落实新《条例》。市数据资源管理局按照市政务公开办统一部署,在政务公开网站内转发新《条例》相关内容。同时我局还召开新《条例》宣传解读培训会,将宣传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通过培训交流的方式,对新《条例》中涉及政务服务的工作事项进行抽丝剥茧,有重点、有步骤的对今后各级政务服务机关如何推进政务公开工作进行解读。
二、主动公开政府信息情况
第二十条第(一)项 |
|||
信息内容 |
本年新 |
本年新 |
对外公开总数量 |
规章 |
0 |
0 |
0 |
规范性文件 |
0 |
0 |
0 |
第二十条第(五)项 |
|||
信息内容 |
上一年项目数量 |
本年增/减 |
处理决定数量 |
行政许可 |
0 |
0 |
0 |
其他对外管理服务事项 |
0 |
0 |
0 |
第二十条第(六)项 |
|||
信息内容 |
上一年项目数量 |
本年增/减 |
处理决定数量 |
行政处罚 |
0 |
0 |
0 |
行政强制 |
0 |
0 |
0 |
第二十条第(八)项 |
|||
信息内容 |
上一年项目数量 |
本年增/减 |
|
行政事业性收费 |
0 |
0 |
|
第二十条第(九)项 |
|||
信息内容 |
采购项目数量(项) |
采购总金额(元) |
|
政府集中采购 |
2 |
19994 |
三、收到和处理政府信息公开申请情况
|
申请人情况 |
||||||||
自然人 |
法人或其他组织 |
总计 |
|||||||
商业企业 |
科研机构 |
社会公益组织 |
法律服务机构 |
其他 |
|||||
一、本年新收政府信息公开申请数量 |
0 |
0 |
0 |
0 |
0 |
0 |
0 |
||
二、上年结转政府信息公开申请数量 |
0 |
0 |
0 |
0 |
0 |
0 |
0 |
||
三、本年度办理结果 |
(一)予以公开 |
0 |
0 |
0 |
0 |
0 |
0 |
0 |
|
(二)部分公开 |
0 |
0 |
0 |
0 |
0 |
0 |
0 |
||
(三)不予公开 |
1.属于国家秘密 |
0 |
0 |
0 |
0 |
0 |
0 |
0 |
|
2.其他法律行政法规禁止公开 |
0 |
0 |
0 |
0 |
0 |
0 |
0 |
||
3.危及“三安全一稳定” |
0 |
0 |
0 |
0 |
0 |
0 |
0 |
||
4.保护第三方合法权益 |
0 |
0 |
0 |
0 |
0 |
0 |
0 |
||
5.属于三类内部事务信息 |
0 |
0 |
0 |
0 |
0 |
0 |
0 |
||
6.属于四类过程性信息 |
0 |
0 |
0 |
0 |
0 |
0 |
0 |
||
7.属于行政执法案卷 |
0 |
0 |
0 |
0 |
0 |
0 |
0 |
||
8.属于行政查询事项 |
0 |
0 |
0 |
0 |
0 |
0 |
0 |
||
(四)无法提供 |
1.本机关不掌握相关政府信息 |
0 |
0 |
0 |
0 |
0 |
0 |
0 |
|
2.没有现成信息需要另行制作 |
0 |
0 |
0 |
0 |
0 |
0 |
0 |
||
3.补正后申请内容仍不明确 |
0 |
0 |
0 |
0 |
0 |
0 |
0 |
||
(五)不予处理 |
1.信访举报投诉类申请 |
0 |
0 |
0 |
0 |
0 |
0 |
0 |
|
2.重复申请 |
0 |
0 |
0 |
0 |
0 |
0 |
0 |
||
3.要求提供公开出版物 |
0 |
0 |
0 |
0 |
0 |
0 |
0 |
||
4.无正当理由大量反复申请 |
0 |
0 |
0 |
0 |
0 |
0 |
0 |
||
5.要求行政机关确认或重新出具已获取信息 |
0 |
0 |
0 |
0 |
0 |
0 |
0 |
||
(六)其他处理 |
0 |
0 |
0 |
0 |
0 |
0 |
0 |
||
(七)总计 |
0 |
0 |
0 |
0 |
0 |
0 |
0 |
||
四、结转下年度继续办理 |
0 |
0 |
0 |
0 |
0 |
0 |
0 |
四、政府信息公开行政复议、行政诉讼情况
行政复议 |
行政诉讼 |
|||||||||||||
结果维持 |
结果纠正 |
其他结果 |
尚未审结 |
总计 |
未经复议直接起诉 |
复议后起诉 |
||||||||
结果维持 |
结果纠正 |
其他结果 |
尚未审结 |
总计 |
结果维持 |
结果纠正 |
其他结果 |
尚未审结 |
总计 |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
五、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改进情况
2019年,尽管我局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距离新形势下的政务公开任务要求和社会公众的期待仍存在差距。主要表现在政策解读有待进一步加强、公开制度有待进一步完善等方面。下一步,我们将继续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及省、市关于全面推进政务公开工作重大决策部署,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一)政策解读再加强。按照“谁起草、谁解读”的原则落实解读主体,对科室起草的重要文件,要求责任科室切实做好解读工作。进一步提高解读质量,深入解读政策制定背景、起草过程、工作目标、主要内容、创新举措和下一步工作考虑等。充分利用新闻发布会的政策解读作用,积极解读全市政务服务工作。
(二)公开制度再完善。按照新《条例》要求,及时调整局政府信息公开工作领导小组,进一步明确责任科室、任务分工等,不断强化工作保障。同时,进一步完善政府信息主动公开、依申请公开、保密审查等公开制度,将按制度公开、靠制度管理作为工作的基本原则。
(三)服务公开再强化。继续深化“互联网+政务服务”,深入推动政务服务“一网、一门、一次”改革,打造智慧政务新模式,加大皖事通APP应用推广,严格落实《淮南市政务服务“好差评”制度实施方案(试行)》,进一步方便企业和群众办事,并及时通过局门户网站等平台向社会公开相关信息,为淮南五大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六、其他需要报告的事项
无
淮南市数据资源管理局
2020年1月20日